2020年度优秀导师专访 | 林正得:潜心修炼,拥抱未来
日期:2025-09-15

林正得  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石墨烯应用团队负责人

 

所指导的研究生荣获2020年度宁波材料所所长奖学金等荣誉

 

导师简介

2008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取得材料专业博士,读博期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东京大学交流

2010–2012年于台湾中央研究院担任博士后

2012–2014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担任博士后

2014年6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入所后累计发表SCI论文133篇,总引用数超过9,500次(谷歌学术),以通讯作者在ACSNano、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Chemistry of Materials、Carbon等期刊发表论文

参编中文与英文专著各一部,拥有8篇已授权石墨烯专利,另申报20余项发明专利

现任SCI数据库"分析化学"排名第一的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副主编(中科院分区一区,影响因子:10.3),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二区,影响因子:4.6)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基金委"两化联合融合重点支持项目"、中科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等纵向课题,并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获竞争性科研经费约2000万元。团队研制的“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已经实现了成果转移转化,预计2021年第一季正式投产

 

 

Q

 

A

甬者有材

新媒体中心

编辑部

林正得老师

2020年度优秀导师

Introduction

Q1: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团队的主要人员情况和科研方向

 

我们“石墨烯应用团队”成立于2014年6月,隶属于宁波材料所"功能碳素材料"课题组,团队目前有学生加员工11人。石墨烯是一种仅有单原子层厚度的纳米碳材料,是几何维度上真正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特性,可望在储能与能源转换、电子与传感器件、导热与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研究围绕着石墨烯应用展开,专著于发展“导热应用”和“生医传感器件”两个课题。

林老师团队合照

Q2:您可否谈谈团队发展的愿景?

应运而生 · 成果落地

 

材料所定位为“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其实也是我们所想要实现的目标。一方面,通过与企业深入交流合作,明确产业需求,解决产业难点困点;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希望我们能研究和发展出能够落地、国家社会迫切需要的技术与产品。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新材料从诞生到产业化,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我们期望自己能成为基础研究与下游应用对接的桥梁,推动石墨烯特色应用与产业化。

 

Main Fields of Interest

Q1:可否举例谈谈您近几年的研究工作?

完善体系 · 共创未来

比方说,我们在新型高导热的热界面材料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半导体器件的迅猛发展,给电子设备的有效散热带来了巨大挑战。一般在发热源(芯片)和散热器之间填充高导热、容易形变压缩的热界面材料则以帮助芯片散热。
一般石墨烯导热纸具有水平紧密堆栈的微观结构,其平面热导率很高,但是纵向热导率很低,不适合热界面材料用途。我们通过对石墨烯纸施加横向机械作用力,使石墨烯先形成褶皱结构,进一步加工使石墨烯由原本的水平结构转变成垂直排列。得到的石墨烯热界面材料的纵向热导率超过了大多数金属,但可压缩性与硅胶相当,克服了传统硅胶基导热垫“高导热”与“易压缩”难以兼顾的瓶颈问题。
上述是我们的部分研究成果,团队目前也在不断完善无机热界面材料体系,包括适配于硅胶基导热垫无法运用的超高温、深低温环境的新型热界面材料。我期望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具备连贯性、整体性,遵循一条明确的技术发展路线,让热界面材料未来能有更广大的应用场景。

Q2:您对于所研究领域的未来有何展望?

高性价比的博弈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如何实现稳定批量化制备,以及配套的商业应用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新材料迈向产业化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产品性能稳定,并且价格落于市场可接受区间。拥有合适的性价比,才能被市场所接受。第二,石墨烯尚未推出“杀手级”应用。石墨烯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多,但它是否有取代传统产品的独特性能优势,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让石墨烯在各个应用领域落地生根,需要科研工作者和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Advices to Youth

Q1:您常与学生交流,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剖析自我 · 明己所长

 

团队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我要感谢历年来的学生愿意和我共同努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有的工作进展快,可以较快的出成果,但是对课题不一定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有的喜欢挑战有一定难度的课题,愿意积累、稳扎稳打,但是自己会承受较大的毕业压力。因此,各有千秋。
我希望学生在求学期间,能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明白自己的专长,知道自己适合的做事及研究风格。毕业后,不管是去企业工作、或是高校院所继续科研,能够明己所长,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

Q2: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潜心修炼 · 拥抱未来

 

对科学工作者而言,知识可以慢慢储备,技术也可以积累。因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科学研究是艰苦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我希望学生可以积极的面对这些事。尤其是付出努力后,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时,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让自己压倒自己。
在材料所,每个人都在努力去找寻自己的未来,潜心修炼,积极面对过去和现在,相信未来可期。

 

Q3:您对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或深造有什么建议?

踏实靠谱 · 真才实干

 

硕士研究生,对于交办下来的事情要思虑周全、做事靠谱成为一位值得信赖的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要有扛起技术攻关的责任意识,善于与团队成员协调合作,多层次、多面向的思考并解决关键问题,成为一名能独力承担研究课题的团队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