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专访 | 吴爱国: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日期:2025-09-15

工作经历:

● 1994-1998年 南昌大学化学系 本科 优秀毕业生;

● 1998-2003年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理学博士;

● 2009-2018年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纳米事业部 研究员;

● 2019-至今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所长;

 

个人主要荣誉:

●《Nano Research》杂志纳米生物科技领域全球“Young Innovator Awards”获奖者;

● 国家级人才获得者;

● 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 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特别奖等称号;

 

科研成果:

● 研究论文231篇 ,其中SCI 215篇,封面等26篇,累计被引用1万余次;

● 申请专利189项,获授权72项;

● 编撰中英文专著4部,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

Introduction

Q1:在您团队中最令人骄傲的研究内容或成果是什么呢?

深入机理,探究科学

目前为止组内的工作都比较出色,没有最骄傲之分。但是,最满意的工作可能是一项目前正在进行,并且已经持续七年但尚未发表的研究。这项工作最初来源于实验中的一个反常的现象,我们期望能够深入机理,对实验结果做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作为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保持敏锐,更要深入研究机理,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形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这也是科研工作的意义所在。

 

Q2:您未来对于团队内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何展望?

服务人民,造福民生

目前主要有两个大方向,治疗效果的可视化与术中病灶边界导航。利用显影剂的可视化特点进一步发展辅助诊断手段,在提高医生诊断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可以减轻手术后带给病人的二次创伤与身体负担,希望通过对这些与医疗诊断紧密相关的研究创新达到服务人民、保障生命健康的目标。

Advices to Youth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20px 0px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a(0, 0, 0, 0.9);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Q1:您与学生交流有何特别的感受或者印象深刻的事件?

因材施教,注重交流

每周的组会我都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要求学生通过WORD、PPT等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英文汇报学术进展和中文讲解研究领域前沿。这种形式从09年以来延续至今。既然是做学术,就要以国际学术规则要求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未来厚积薄发
当然,好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具有做科研的潜质的。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积极性高的学生,往往带着问题来交流,那么重心就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则应以开导鼓励为主,帮助学生重建信心。从本质上来说,都希望学生们能在材料所度过丰富充实、有意义的科研时光

 

Q2: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端正态度是第一要义,毕业后大家都各奔前程,有不同的职业目标,但是在每个阶段都应全力以赴,把该做的事做好,为未来打下基础。科研诚信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不盲目追求好的结果,而要追求数据的真实性。每次文章投稿前,我都会查看实验原始数据,包括先前失败的实验数据。因为每一个数据的保留和去除都要有据可依,不能弄虚作假。最后是踏实做事,无论是生活还是科研,少想走捷径,多想如何踏实前进,只有踏实努力,才可能会收获回报。

 

Q3:您对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什么建议?

明确“灯塔”,奋力前进

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次是做好规划,明确自己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向着什么样的目标“灯塔”前进。最后是分解目标,将远大目标转化为当下可行的小目标,适当给自己解压。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95%的失败与痛苦与仅有5%成功的瞬间,因此要学会耐得住寂寞,勇于面对失败,理性分析原因,脚踏实地、点点前进,定能永攀高峰,欣赏独属自己的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