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优秀导师专访 | 刘宜伟:创新创造,诚信科研
日期:2022-12-07

Introduction

Q1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团队的主要人员情况和主要科研方向?

A

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团队负责人为李润伟研究员。其中我负责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小组,主要针对柔性磁电传感器在未来医疗健康中的应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小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6人,学生39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柔弹性磁电敏感材料和传感器

 

Q2

您能否说说您目前团队发展的愿景?

成果落地,做应用端的引领者

A

团队的愿景是让电子器件更加“随和”,从而使得柔弹性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感知人体的数据。更大的愿景是希望能够成为弹性电子传感器产业化与工程化的摇篮,不仅是进行弹性电子材料的开发,更要延伸到其他具体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场景,做应用端的引领者

 

Q3

您可否简单介绍下您指导研究生的几点收获或体会?

尊重学生,保持沟通

A

我认为首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想法,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的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强,只有与学生共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与学生更好的规划目标,共同奋进。此外,有自发奋斗精神的学生往往明白时间的可贵,能把自己所说的转变为行动,最终总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成果。最后,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保持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交流的主动性其实把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老师们的时间比较有限,往往需要学生主动发起交流,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老师“关注”。向师兄师姐以及测试平台的相关老师等寻求帮助也是学生们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同学们突破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Main fields of interest

Q1

对于您的研究工作中,最令您骄傲的内容或结果是什么呢?

器件有所用,学生有所获

A

传感材料与传感器件的研究是偏应用型的研究,最令人骄傲的内容就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传感材料和传感器件能够获得实际应用或具备应用的潜力。通过团队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团队取得的成果有,仿生触觉传感器,被评为机器人十大科技进展,并被央视新闻报道;人机交互手套,入选奋进新时代二十大主题成就展览馆。其次,学生能够用心做好实验,动脑筋把实验结果通过归类、统计等方法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也是令老师非常骄傲的结果。

 

Q2

您对于课题组开展的研究领域的未来有何展望?

成果落地,志向仿生

A

在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传感器的研究领域,我希望能够将这些“软材料”通过构建智能可穿戴的柔性传感器,真正地应用于纺织服装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并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作用。在更长远的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望进一步发挥柔性磁电功能材料的优势,在机器人或假肢皮肤等仿生材料方面开展研究,为仿生机器人产业做出贡献

 

 

 

 

 

 

 

 

Advices to Youth

Q1

您常与学生交流,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或者令您印象最深刻的学生或事情?

积极主动,潜心钻研

A

积极主动的学生总能获得更多的成长锻炼。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博士生李诗颖在参加夏令营面试的时候就主动联系我指导她进行PPT的修改,对于给出的建议能够立即更改,并给到老师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也获得了成长。此外,学生的成长会给老师惊喜。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初稿的质量往往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就告诉学生要花时间去学习研究他人优秀的论文。一段时间后,学生下功夫收集素材,梳理思路,凝练英文的表达,最后给出的稿子总会给人惊喜。能够看到学生的成长,老师也会很开心。

Q2

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创新创造,诚信科研

A

我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想象力与创造精神,只有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触碰问题、新于解决问题,作为“创新者”发挥创新价值,才能真正做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与此同时,务实做人、踏实做事牢牢守住诚信科研的底线是对于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这既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更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决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以及工作目标时,要将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国家发展的需求相联系,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攻克难关,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根发芽,做真正对国家有用的科学研究,做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

Q3

您对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什么建议?

勿随波逐流,勇敢试错

A

现在毕业就业或者深造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有些学生会以薪酬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我建议研究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自己的想法,避免随大流。如果有明确想要从事的行业,只要自己想清楚了就放心大胆地去做,不要害怕失败,在硕士、博士阶段的学生们都还年轻,在人生路上还有试错的机会。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抓住自己身边的机会,踏实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最终都会有好的结果。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积极地保持创新与解决问题的心态,将研究生阶段的创新训练贯彻下去。

 

Mentor Profile

导师简介

刘宜伟,博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长期从事柔性/弹性敏感材料、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应用研究,主持NSFC-浙江联合基金子课题、NSFC面上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科院装备计划等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编《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书籍,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