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优秀导师专访 | 张建:客观思考,迎难而上
日期:2022-12-23

Q1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团队的主要人员情况和主要科研方向?

A

非金属催化团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目前有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2名,高级工程师1名,博士后2名,工程师4名,高级助理2名。团队研究工作包括工艺开发与基础研究两部分:约三分之二的团队人员致力于生物质资源合成呋喃基化学品研究,以实现万吨级5-羟甲基糠醛原料生产为目标,进行生产工艺开发、生产线设计与建设、新产品应用探索;前瞻探索改变传统催化的热能供给方式,利用纳米导电材料焦耳热效应实现纳米尺度下的快速升温,实现低碳烷烃催化转化过程电气化

Q2

您能否说说您目前团队发展的愿景?

填补理论空白,千吨级规模化生产

A

在催化反应研究方面,主要围绕呋喃环化学开展创新研究。呋喃环相对于苯环更不稳定,呋喃基衍生理论仍存在很多空白领域,反应路线、催化剂设计、作用原理、活性位结构等关键问题,限制了基于5-羟甲基糠醛(HMF)中枢的生物质资源规模化应用。除此之外,未来的规模化生产也受限于诸多技术因素,尤其是原料稳定性、储运条件、联产策略、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这些问题只有在千吨级生产线上才有可能妥善解决。2019年1月,团队率先在国际上实现HMF千吨级试生产并完成技术成果转化,2022年产业化公司糖能科技率先通过国际客户吨级HMF产品验收与欧盟1000吨REACH认证,为团队未来发展愿景提供了坚实的先发优势。

Main fields of interest

 
 
 
 

Mentor Profile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10px 0px 2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a(0, 0, 0, 0.9);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center;="" justify-content:=""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学习及工作经历

————————

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z Haber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担任项目负责人。

2009年至2012年受聘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担任研究员、课题组长。

2012年3月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组建非金属催化团队担任团队负责人;

2021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处处长;

2021年12月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岗位,特聘骨干岗位。

科研成果

————

Science、Nat. Catal.、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JACS、Adv. Mater.、Carbon、Chem. Comm.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80余项、授权专利30项(其中2件国际专利、5件软件著作)。

学术兼职

————

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浙江省政府特聘专家、宁波市3315特聘专家、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能源颗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